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

施振榮是對的、但難以實踐

施振榮在昨天的新書發表會上提出了一些看法,其中之一是:

錯失中國大陸市場,必成配角。
http://showbiz.chinatimes.com/mainland/11050503/112012082800198.html

其中有段是這麼說的:

『施振榮過去提出台灣成為「科技島」及「加值島」兩大願景一一實現,如今他再度呼籲台灣要成為「大中華市場的創新龍頭」;大陸的經濟潛力直追美國,台灣若累積類似矽谷的創新能量並把握大陸市場,他形容,新竹以北將成為大中華經濟區的龍頭,台北,則會成為華人的那斯達克股市,兩岸相輔相成。』

以上的想法及邏輯都很通,但實踐難度卻很高,理由:

一、矽谷是美國的、有美國市場作靠山,但台灣的北台科技帶是誰的,如果只是台灣的、但台灣市場太小不足以成為靠山;如果說是全球的,這就不要吹牛了、因為作代工的角色就是毛三到四;如果說是中國的,中國市場夠大可以作靠山、但二岸矛盾難解,中國為何不自己作科技中心要扶殖台灣呢?

二、要成為華人的科技島及納斯達克,沒有中國市場不足以成事,想要在科技領域成為中國市場的核心,就不能不思考『二岸經濟一體化』的構想,只有在一體化的前提下,才有辦法發展分工架構,這就好像人體的器官各司其職一樣,老共很想二岸經濟一體化,但台灣呢?以目前二岸間的矛盾心態及政治生態,光『一體化』這三個字大概在台灣就可以吵20年了,等吵完了有了結論,台灣可能會發現中國的矽島及納斯達克可能已發展起來了,這就好像中國大陸自己就有了華為、聯想、面板......等科技企業正在發展,而且也正在與台灣競爭,20年後,台灣還有角色嗎?


施振榮老了,對許多方向的看法是對的,但他未考量許多變數的變動,所以我下的標題是『施振榮是對的、但難以實踐』,這些變數包括:

一、台灣內部與二岸之間的政治很難讓『二岸經濟一體化』實現

二、中國大陸的人口眾多,要養的活這些人,勢必要有自己的產業發展,大家看法差不多,產業相互競爭勢所難免!

三、台灣這10幾年以來的趨近一胎化,讓寶貝真的變寶貝了,如此環境長大的小孩,冒險犯難的精神想必比上一代更差,不敢冒險就很難會有創新!

四、台灣的民主品質太差,除了沒效率外,連目標及方向都可能在民粹的干擾下而錯了,在這幾年早已可見這類例子!


近來很多專家或學者一直在討論台灣競爭力、人才、經濟、產業等議題,也都有許多看法及建言,但我的直覺是台灣要再有如民國70~90年的那種旺盛經濟情勢及能量,已很難了,主要理由已如上述,我會比較相信台灣會有如日本的『失落30年』,載浮載沈、缺乏總體活力!

民國60~80年出生的台灣人若沒有在30~45歲間卡到位置,在未來的20年大概都很慘,所得成長有限而累積的退休金會不足,60歲後的生活會很有壓力,日本目前就已有這種情況!